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富阳最新动态
沈永权:从富春江畔走出来的将军
2012-06-12 来源:信息中心
得悉沈永权最近从北京回老家探亲休养,记者择日前去探访。来到春江街道建设村沈老的住处,前来迎接的是一位眉目慈善、身板硬朗、脸色红润的长者,完全不像想像当中年过八旬的老人。他笑着为记者开了门,引领上了四楼的客厅,寒暄、让座、泡茶,手脚利索,反应灵敏。落座后,话题徐徐打开,一段厚重的历史随着我们的交流被重新开启。
个人档案:
1931年11月出生,浙江省富阳市春江街道建设村人。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入党,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时,被首批授予少将军衔,同时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勋章。
沈永权将军参加过解放大西南战斗、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还击战和云南老山战斗。历任十二军政治部干事、党委秘书、秘书处长,党中央原副主席李德生秘书,总政治部办公厅政研处副处长、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解放军艺术学院政治委员、院党委书记等职。1992年8月离休。

沈永权(右)和夫人回富阳探亲。
怀念母校,不忘培育之恩
“我是日本鬼子投降后的第二年——1946年考入富阳中学的,当时是在常安小剡李家祠堂读的初中。”沈老深有感触地回顾了当时的情况。他说:“我们这代人,上小学期间,是在日本鬼子奴役下,东躲西藏读的书。日本鬼子占领富阳后,经常过江进行抢劫和炮弹袭击,我们常背着书包逃难。我还曾经跟着家里大人在石珠坞山沟里躲藏了3年。”
沈老在回忆他的富中生活时说道,日本鬼子投降了,才做了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可以在安定的课堂里读书了,感到十分难得,也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刻苦。老师在课堂里不仅传授文化知识,还经常对大家讲,因为中国贫穷落后,所以遭到外来敌人的侵略;年轻人对国家的富强昌盛,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有国才有家,一定要爱国,要为国家的强大作贡献。富中老师的这些教导,他至今记忆犹新,像种子一样,植入心中,生根发芽。
沈老说,当时的学习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从家里到常安上学,无论是走陆路还是走水道,都要将近一整天,吃的伙食都是从家里带去的粮食和咸菜、干菜,睡的是阁楼的地板。夏天为了躲避蚊子叮咬,几个人钻在一顶帐子里;冬天两三个人合盖一条被子,是普遍现象。吃的用的,大家互通有无,不分你我。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真诚相待,学习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照顾,完全像兄弟姐妹一样。直到现在,老同学相逢时,总是说不完当年的友情和趣事。他后来许多待人处事的品行,都是在富中上学时开始形成的。
沈老说,离开母校已经60多年了,但始终心系母校,怀念母校,听说徐松泉校长曾经拨出一笔专款,对富中的前身——李家祠堂进行修缮,感到非常高兴。他这次特意去看了母校的原貌,回顾往昔,追思恩情。
从军之路,为了全国人民得解放
沈老说,他是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得解放”的歌参加刘(伯承)邓(小平)大军的,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忆及沈老从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学生,到成为一名解放军将军的岁月。在革命的队伍中,接受党的培养教育,经过枪林弹雨的考验,艰苦环境的磨炼,一步一步锤炼成长的戎马一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沈老说,他1949年5月参加第二野战军第十二军,渡过长江以后,抢占了浙赣铁路沿线,在金华、兰溪一带,一方面阻击歼灭从杭州逃窜的国民党军队,另一方面休整备战。从7月中旬开始,部队向解放大西南进发。他随十二军穿越了上海、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每天行军六七十公里。他跟随的是侦察部队,走在大部队的最前面,跋山涉水,边走边打。
当时的国民民党军队,已经兵败如山倒,追着就是胜利。在长途的行军作战中,沈老始终把它作为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当部队翻越重重大山到达重庆綦江,得知上级命令,要在蒋介石逃跑之前抢占重庆。他对能够参加解放重庆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光荣,觉得浑身是劲。当天,部队从早晨4点吃完早饭出发,到重庆130多里,一路小跑,中饭也是边跑边吃,还要不断为部队作宣传鼓动,终于在1949年11月28日晚11时解放了重庆。
在欢庆胜利和战后总结时,部队领导对他在参加解放大西南的行军作战中,作为一名刚参军的知识青年,不怕艰苦,不怕牺牲,意志坚强,经得起考验,给予了极佳的评价和鼓励。
抗美援朝期间,沈老在朝鲜战场经历了4年多。他说,随志愿军第十二军于1951年春入朝作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阻击战、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战,荣立三等功。在朝鲜战场上,经受了更加严酷的考验。战争初期,由于志愿军缺乏制空权,经常遭受敌机的空袭,随时存在着生命危险。敌机的轰炸和炮火的封锁,破坏了运输线,补给供应跟不上,断粮断餐,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在第五次战役中,部队还经受了几天没有东西吃的遭遇。尽管如此,部队还是以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劣势的装备,战胜了最现代化的敌人。他参加的上甘岭战役,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上,与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敌人比素质、比智慧、比战力,激战43天,最终以敌人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打得敌人不得不在板门店坐下来谈判停战。
教书育人,首先要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
沈老从参军到离休,无论在部队或解放军总政治部,一直从事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组织工作,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做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后来,他担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更是直接参与了教书育人的工作。
沈老说,解放军艺术学院是全军唯一的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设有音乐、戏剧、舞蹈、文学、美术、部队文化工作6个专业,是部队培养专业文艺人才的摇篮。招收到军艺培养的人,学好专业固然重要,但首先要学会做人,做到德艺兼备。“我们特别强调每个学员都要牢固树立为兵服务、为部队服务的思想,这样才能成为部队所需要的文艺人才,才能使文艺这个武器在军队建设中发挥强大的作用。我在军艺任职期间,培养出了像戴玉强、王宏伟那样的著名歌唱家,麦家那样高水平的文艺人才。”
沈老满怀喜悦地说,富阳中学着力于打造优质教育、走国际化办学之路,每年都有考进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的学生,这充分说明了富中始终坚持着正确的办学道路,拥有着较高的教学实力。
沈老还非常关心富阳中学及富中教育集团在教学事业上的进步和发展。他说,作为曾经的富中学子,深为母校的日益繁荣而高兴。富中从一所普通县级中学,发展到今天这样有着卓越教学成果的全省重点学校,从心底里感到欣慰与自豪。沈老非常深情地说,衷心祝贺母校迎来七十周年华诞。

个人档案:
1931年11月出生,浙江省富阳市春江街道建设村人。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入党,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时,被首批授予少将军衔,同时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勋章。
沈永权将军参加过解放大西南战斗、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还击战和云南老山战斗。历任十二军政治部干事、党委秘书、秘书处长,党中央原副主席李德生秘书,总政治部办公厅政研处副处长、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解放军艺术学院政治委员、院党委书记等职。1992年8月离休。

沈永权(右)和夫人回富阳探亲。
怀念母校,不忘培育之恩
“我是日本鬼子投降后的第二年——1946年考入富阳中学的,当时是在常安小剡李家祠堂读的初中。”沈老深有感触地回顾了当时的情况。他说:“我们这代人,上小学期间,是在日本鬼子奴役下,东躲西藏读的书。日本鬼子占领富阳后,经常过江进行抢劫和炮弹袭击,我们常背着书包逃难。我还曾经跟着家里大人在石珠坞山沟里躲藏了3年。”
沈老在回忆他的富中生活时说道,日本鬼子投降了,才做了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可以在安定的课堂里读书了,感到十分难得,也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刻苦。老师在课堂里不仅传授文化知识,还经常对大家讲,因为中国贫穷落后,所以遭到外来敌人的侵略;年轻人对国家的富强昌盛,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有国才有家,一定要爱国,要为国家的强大作贡献。富中老师的这些教导,他至今记忆犹新,像种子一样,植入心中,生根发芽。
沈老说,当时的学习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从家里到常安上学,无论是走陆路还是走水道,都要将近一整天,吃的伙食都是从家里带去的粮食和咸菜、干菜,睡的是阁楼的地板。夏天为了躲避蚊子叮咬,几个人钻在一顶帐子里;冬天两三个人合盖一条被子,是普遍现象。吃的用的,大家互通有无,不分你我。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真诚相待,学习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照顾,完全像兄弟姐妹一样。直到现在,老同学相逢时,总是说不完当年的友情和趣事。他后来许多待人处事的品行,都是在富中上学时开始形成的。
沈老说,离开母校已经60多年了,但始终心系母校,怀念母校,听说徐松泉校长曾经拨出一笔专款,对富中的前身——李家祠堂进行修缮,感到非常高兴。他这次特意去看了母校的原貌,回顾往昔,追思恩情。
从军之路,为了全国人民得解放
沈老说,他是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得解放”的歌参加刘(伯承)邓(小平)大军的,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忆及沈老从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学生,到成为一名解放军将军的岁月。在革命的队伍中,接受党的培养教育,经过枪林弹雨的考验,艰苦环境的磨炼,一步一步锤炼成长的戎马一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沈老说,他1949年5月参加第二野战军第十二军,渡过长江以后,抢占了浙赣铁路沿线,在金华、兰溪一带,一方面阻击歼灭从杭州逃窜的国民党军队,另一方面休整备战。从7月中旬开始,部队向解放大西南进发。他随十二军穿越了上海、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每天行军六七十公里。他跟随的是侦察部队,走在大部队的最前面,跋山涉水,边走边打。
当时的国民民党军队,已经兵败如山倒,追着就是胜利。在长途的行军作战中,沈老始终把它作为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当部队翻越重重大山到达重庆綦江,得知上级命令,要在蒋介石逃跑之前抢占重庆。他对能够参加解放重庆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光荣,觉得浑身是劲。当天,部队从早晨4点吃完早饭出发,到重庆130多里,一路小跑,中饭也是边跑边吃,还要不断为部队作宣传鼓动,终于在1949年11月28日晚11时解放了重庆。
在欢庆胜利和战后总结时,部队领导对他在参加解放大西南的行军作战中,作为一名刚参军的知识青年,不怕艰苦,不怕牺牲,意志坚强,经得起考验,给予了极佳的评价和鼓励。
抗美援朝期间,沈老在朝鲜战场经历了4年多。他说,随志愿军第十二军于1951年春入朝作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阻击战、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战,荣立三等功。在朝鲜战场上,经受了更加严酷的考验。战争初期,由于志愿军缺乏制空权,经常遭受敌机的空袭,随时存在着生命危险。敌机的轰炸和炮火的封锁,破坏了运输线,补给供应跟不上,断粮断餐,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在第五次战役中,部队还经受了几天没有东西吃的遭遇。尽管如此,部队还是以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劣势的装备,战胜了最现代化的敌人。他参加的上甘岭战役,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上,与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敌人比素质、比智慧、比战力,激战43天,最终以敌人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打得敌人不得不在板门店坐下来谈判停战。
教书育人,首先要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
沈老从参军到离休,无论在部队或解放军总政治部,一直从事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组织工作,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做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后来,他担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更是直接参与了教书育人的工作。
沈老说,解放军艺术学院是全军唯一的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设有音乐、戏剧、舞蹈、文学、美术、部队文化工作6个专业,是部队培养专业文艺人才的摇篮。招收到军艺培养的人,学好专业固然重要,但首先要学会做人,做到德艺兼备。“我们特别强调每个学员都要牢固树立为兵服务、为部队服务的思想,这样才能成为部队所需要的文艺人才,才能使文艺这个武器在军队建设中发挥强大的作用。我在军艺任职期间,培养出了像戴玉强、王宏伟那样的著名歌唱家,麦家那样高水平的文艺人才。”
沈老满怀喜悦地说,富阳中学着力于打造优质教育、走国际化办学之路,每年都有考进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的学生,这充分说明了富中始终坚持着正确的办学道路,拥有着较高的教学实力。
沈老还非常关心富阳中学及富中教育集团在教学事业上的进步和发展。他说,作为曾经的富中学子,深为母校的日益繁荣而高兴。富中从一所普通县级中学,发展到今天这样有着卓越教学成果的全省重点学校,从心底里感到欣慰与自豪。沈老非常深情地说,衷心祝贺母校迎来七十周年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