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News

联系我们

席协会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富阳最新动态

国内专家学者献策富阳发展规划 扮靓“山水城市”


2012-07-18 来源:信息中心

  昨日,来富阳参加富阳市沿江两岸(城区段)景观风貌控制规划专家评审会暨富阳山水城市规划建设研讨会的国内专家学者,为富阳的规划、富阳的发展献计献策。

    那么,在他们眼中,坐拥山水的富阳如何能更亮更美?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郑时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景观风貌规划不仅仅要控制,还要去保护


    富阳自然、人文景观很好。当前,整个沿江建筑景观有些遗憾,但整体的山水大格局还在,没破坏,值得去好好保护。 

    将来这个城市会怎么样?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富阳景观风貌就是要保护好特有的山、水、城融合的格局。我们在大自然面前,应该保持谦卑的态度,树立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的理念。建筑景观风貌规划不仅仅要控制,还要去保护,一旦建筑造好了,再改过去就很难了。自然景观破坏了,再也回不来了。

    这次,市委、市政府对富阳市沿江两岸(城区段)景观风貌与建筑景观进行控制规划,也是对该区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和反思,我们已经走过的弯路,要吸取教训。通过控制规划,希望富阳沿江两岸(城区段)景观风貌能与山水和谐相融,出现更多体现品质、体现文化的建筑。

刘晓东(杭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博士):景观设计要有特色和自己的生命力竞争力


    富阳靠近省会城市杭州,有山有水,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得天独厚,在国内并不多见。富阳天生丽质,稍加装扮就会光彩照人。

    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有自己的气质、生命、性格。这个城市的建筑景观风貌与特色,反映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情趣、价值趋取向和品位档次,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富裕阳光的富春山居图”不仅仅是完全恢复,景观设计要融入传统文化、自然观、山水观、哲学观,有富阳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生命力、竞争力。控制规划要走向民间,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形成全民共识,并且长期地执行下去,形成长效机制,建设成山水共融、充满活力的新城。

    个人认为,灯光是一种化妆手段,能弥补白天建筑的不足,营造出轻松、浪漫、休闲的特性,但景观灯光的设计和建筑一样,要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韩明清(杭州市亮灯办副主任、博士):人工建筑要实现与自然景观的协调、融合


    目前来看,富阳市沿江两岸(城区段)景观风貌现状,令人不是很满意,如一些高层建筑破坏了整体美感。这次评审会,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沿江规划控制的重视。要在画上补画,不是简单地人工贴上去,而是要实现和谐优美的目标。

    富阳的人工建筑要显山露水,实现与景观的协调、融合。要做好色彩融合,在哪个位置补画,用那种色彩,都要体现现代人居环境的需求。要充分发挥绿化作用,建设花园式城市和公园里的城市,通过绿化植柔性的一面来最大限度减少对人工景观的破坏。

    灯光是白天空间向晚上的延续,一般分为路灯照明和景观性照明。人工光,让晚上城市环境得到提升,并为人的活动提供安全、基础性的光环境,达到为城市美容作用,创造高品质的夜晚环境。景观灯光要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实现促进夜间消费的生产性投入,打造旅游性产品的目的。

相关新闻:
专家昨评审市沿江两岸(城区段)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昨日上午,市规划局组织召开富阳市沿江两岸(城区段)景观风貌控制规划专家评审会。副市长王书评出席。

    这次沿江两岸景观风貌控制规划北起东大道城市“小客厅”区块,南至中埠大桥,长约15公里。规划以控制沿富春江两岸城市特色景观风貌,完善富春江两岸城市设计与建筑景观风貌为主旨,从而指导沿江建设项目高品质落地,创造高质量、高品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滨水景观轮廓线,重点突出、激动人心的滨水节点及连续的开放空间、无阻挡的视线通廊,建设现代化滨水城市,打造“富裕阳光的富春山居图”的新面貌。

    本次方案征集前期经过定向邀请,确定了来自国内外的4家知名规划设计单位进入方案征集。专家评审会上,4家设计单位通过多媒体演示文件阐述自己的规划设计方案和思路。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浙江大学教授沈济黄,杭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刘晓东博士等人组成的专家组,就方案中涉及的目标定位、高层簇群布点、景观轴线、景观界面、景观视廓、重要景观节点设计、建筑高度分析、城市天际轮廓线、沿江两岸夜景灯光设计等内容进行逐一评价,并选取美国SWA设计事务所、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两家为优胜单位,进行下一步深化设计。各专家对下一步方案深化内容提出了众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下一步,市规划局将配合优胜设计单位根据专家意见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还将邀请专家进行评审,选出一家中标单位进行方案深化完善工作。

    此外,富阳山水城市规划建设研讨会昨日下午召开。与会专家对富阳两岸景观风貌现状、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未来城市发展理念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