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News

联系我们

席协会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富阳最新动态

富阳致力精神文明建设 打造城市个性品牌


2012-12-13 来源:

 精神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一座精神文明缺失的城市,就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死气沉沉,物质文明水平再高,也逃不过“行将就木”的悲剧。放眼全球,国际上著名的城市都是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塑造城市灵魂和个性的主要手段,从而跻身国际名城的行列。

对此,富阳深谙其道。这些年来,富阳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并在精神文明创建中始终注重创建的特色,力求关爱的覆盖,坚守服务的常态,着力打造有着“人文城市”自身“烙印”的个性品牌,众多经验和做法为人称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美现象”彰显城市主流价值观

典型是旗帜,模范是榜样。道德模范能够带动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为进一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阳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举办了富阳市第一届和第二届十大道德模范(平民英雄)评选活动,通过组织发动、民主推荐、资格审查、初评复评、市民投票、公示等程序,先后评出“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爸爸”黄小荣等21位道德标杆。

“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勇接坠楼女童,致使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最美爸爸”黄小荣跳堤勇救溺水女童,以并不大的“巨手”托起了孩童之希望。他们的英勇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令人动容,令人感佩,更令人敬仰。除了“最美爸爸”、“最美妈妈”,为救邻家老太,自家一夜赤贫的英雄楼关夫;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学生的省盲校老师李伟儿;以为患者解除病痛作为自己最快乐的事业,23年拼守妇产科一线的名医刘平儿;高位截瘫,但自强自立、乐于助人的章建文等,均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成为当之无愧的道德楷模。

在寻找最美现象的同时,富阳还开展了“道德模范进校园”、道德模范巡讲报告会等活动,宣传推广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使富阳这座“人文之城”不断涌动爱的暖流。

“雷锋角”实现便民服务常态化

继“富春微笑亭”后,今年3月4日,团市委以在秦望广场开展的“学雷锋送服务”主题广场志愿服务活动为契机,开设“雷锋角”常态志愿服务新载体。启动8个多月以来,“雷锋角”广受市民好评,新闻报道相继在浙江卫视、中央电视台(上图)播出,成了一张城市文明的金名片。截至目前,共有16支骨干志愿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36次,服务时间2000余小时,服务市民100800余人次,实现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针对市民的实际需求,在每周六开展的“雷锋角”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们推出理发、磨刀、推拿、小家电维修、健康咨询、饰品保养、法律维权等10大类长期服务项目。针对边远乡村低收入者、新富阳青年等群体,深入开展“学雷锋、送服务”活动。如“三五”期间组织300余名“雷锋角”志愿者走进春江,开展新富阳青年关爱广场便民服务,有效破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困难。同时,在固定项目、流动项目的基础上,强化特色项目建设,提升“雷锋角”爱心公益人气。如邀请省名中医来富义诊、举办“文明出行,从我做起”车贴推广活动、设立“雷锋角”爱心捐赠点等。

自“雷锋角”推出以来,市民的称赞连绵不绝,受欢迎程度可与真雷锋相提并论。

“乡村少年宫”让孩子暑期生活乐起来

今年6月,富阳首个乡村学校少年宫暨假日爱心少年宫在万市镇中心小学开学。

作为杭州地区首个乡村学校少年宫,该少年宫从校园文化奠基、行为习惯培养、特色体验教育活动等方面入手,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新方法,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少年宫现已建成科技启智活动室、动漫活动室、影视文学欣赏教室、音乐教室和书画美劳教室等8个特色性活动室,开设球类、跆拳道、舞蹈、陶艺、园艺雕刻、架子鼓等20余个兴趣爱好班。其师资队伍由万市镇中心小学老师和富阳市青少年宫外聘辅导员组成。各活动室和兴趣班结合假日爱心学校,按时向万市镇中心小学300余名学生和外来民工子女免费开放。

主办方之一的市青少年宫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标志着乡村少年宫作为更多元化的校外教育模式已经展开,将有更多乡村少年儿童有机会享有与城市儿童相同的校外教育优质资源,同时也解决了孩子们暑期无处可去、暑期安全无法保证的难题。7月2日,央视四套《中国新闻》栏目播出了关于万市乡村学校少年宫暨假日爱心少年宫活动的报道。

“文明出行”系列活动助推市民素质提升

今年以来,富阳积极组织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参加“文明交通百日行动”、“小手牵大手 共创文明卫生新富阳——文明卫生小使者在行动”、“礼让斑马线”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文明出行”的高潮。

据悉,今年富阳投入50余万元资金,对城区所有道路标记标线进行整修更新,并在主城区336组斑马线前划上“车让人”的标识,在社会上营造“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文明出行氛围。从目前情况看,车让行人活动效果显著,超过95%的公交车做到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

另外,富阳创新文明倡导举措,分发“文明车贴”8000余张,安排4000余名党员干部和中小学生5000余人次参加城区28个主要路口的高峰时段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公交车、出租车司机“礼让斑马线”主题培训,并结合车载摄像系统对司机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和考核奖惩,带动了一大批私家车司机参与礼让活动,促进了市民文明交通素质提高与文明交通习惯养成。

《富春山居图》合璧展打造两岸和谐文化金名片

这两年,富阳借势《富春山居图》两岸合璧展,做足了《富春山居图》的文章。

去年,在《富春山居图》合璧特展,两岸交往不断深入之际,为加强富阳与基隆两地的人民友好交流,富阳市与基隆市牵手结成姐妹城市。在合璧展参访中,两市签署友好交流意向书。在寻找“姐妹”的同时,富阳不忘访友,开展赴台“五个一”文化交流活动,组织赴台文化交流参访团,举办“诗画·富春山居”摄影展,献演越剧《山水黄公望》,展映《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专题片,开展了“春江水雅集”大型公演及书画合绘等纪念活动,激发民众对两岸团圆的祈愿。

今年,富阳再续《富春山居图》两岸合璧水墨情缘,隆重举办“公望富春”中国山水画大展和“富阳—基隆少儿书画赛”,共同祈福两岸人民的美好未来。

关爱行动让“新富阳人”找到家的温馨

近年来,在富外来务工者有了一种新称谓——新富阳人。随着富阳经济社会的发展,富阳“新富阳人”数量持续上升。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富阳共有本地户籍人口65万,“新富阳人”则高达30万。可以说,富阳位列全国百强县30强离不开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付出。

为让“新富阳人”在富阳找到家的温馨,体会到家的温暖,近年来富阳各地陆续建造外来务工人员公寓(上图)、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建立“少数民族之家”和新市民学校,解决他们住房难、娱乐难、子女上学难等现实生活问题。同时,考虑到“新富阳人”所从事的职业多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如企业、建筑工地、酒店等地,富阳在开展专业技能、文化知识和文明礼仪培训等创新举措的同时,不断完善“新富阳人”社会保障体系,从而大大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对富阳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越来越多的“新富阳人”融入富阳,成为富阳的新市民,共建共享富裕阳光生活。

“种文化”点燃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热情

城乡文化建设需要依靠本土的建设,需要群众的参与。城乡文化建设之路究竟该怎么走?富阳这几年的经验给出了答案,即必须“种文化”。从2007年开始,富阳在“种文化”工作上做足文章,创新理念,设计了许多互动性强、参与面广、让群众唱主角的文娱活动。

例如,组织市文体骨干在全市城乡推广排舞、腰鼓、健身球、龙舟等文化活动,提高文化活动知晓率;发挥287名村级宣传文化员、1000余支业余文体团队和5万余名村、社区文体活动积极分子的带动作用,掀起“种文化”的热潮,相继开展万人排舞大赛(上图)、万人健步走、千人太极拳表演等活动,让大家一起动起来。据了解,目前排舞已成为富阳人的拿手绝活,几乎“村村有人跳排舞”。

湖源乡文体中心负责人潘蔚萍说,湖源乡窈口村最初还派了几名骨干到市老年体协学习排舞,现在这几位骨干成了排舞的“骨灰级人物”,不断“研制”出新的舞蹈动作和阵列队形,城里的不少老师反倒要到村里“讨教”。排舞如今已经成了扎根在“田头乡间”的舞蹈。

据统计,全市常年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的群众已多达20余万人。